- 积分
- 20
- 下载分
- 分
- 威望
- 点
- 原创币
- 点
- 下载
- 次
- 上传
- 次
- 注册时间
- 2017-10-31
- 精华
|
5#
发表于 2018-4-12 14:0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LAN 来自 LAN
关于大疆“晓”Spark的体验,它做好了三件事情。
“什么包都能装起走”
Mavic确实已经很小,螺旋桨臂还能折叠,但它还不能小到真的随便找一个死飞包就能把它往里面一塞然后就跑路。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大部分Mavic仍然需要呆在一个专门的收纳包才能让人放心地带它出去浪,而且不光是飞机本体,体积不小的遥控器,备用电池等东西,把这些都算上的话,和Mavic一起出门散步的负担仍然没法忽视,它还不是一部不作多少准备就可以随手放飞的飞机。
但Spark不是。空机重量210克,起飞重量300克,体积大小相当于一个330ml的铝罐,这意味着带上它出去玩并不需要额外再为它考虑收纳空间的问题。折起螺旋桨,这个小玩意在你的包里不会比你的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更重,你顶多会感觉包里就是多装了一罐饮料。就算装上螺旋桨保护罩,它也可以完美栖身于一个邮差包中而不会时刻提醒你自己的存在。
Spark的体积重量和设计几乎完美地展示了一部大众无人机应该有的模样:轻巧,一手可握,而且机身很结实——当然不是为了让它能多摔几次。为了结构稳定性以及飞行安全,大疆放弃了折叠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纳空间的占用,不过这个不完美能够接受。实在不放心可以用泡沫收纳盒装好,同样可以很好地收入单肩包里。
因为已经达到如此程度的便携,人们可以不用“为了飞无人机而特地带上它”,而是能像无反相机,充电宝那样当作一件数码周边出门装放在日常通勤的挎包里,随时想起来了就能拿出Spark找个空间够的地方飞一圈,对它来说这一点为催化根本上的无人机使用观念改变提供了基础条件
“扔掉你的手机”
一部无人机交到一个从来没飞过飞机的人手中,他会干脆利落地回答四个字“我不会飞”。遥控飞机炸鸡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在这样的心理作用驱使下,人很容易拒绝使用遥控器(或者是带控制功能的手机app),虽然在上手之后能充分享受到飞行的乐趣,但踏出这第一步却是很难的。
为了打破这层大众消费者和无人机之间的坚冰,大疆在Spark身上进行了新的计算机视觉新实验,机身头部和底部的传感器组除了能提供正面飞行的视觉避障,以及悬停位置控制等能力之外,还来了新的手势操控玩法,这意味这要玩起Spark,你可以连手机都不用掏,除非你真的需要用到它那些复杂的云台相机拍照功能。
大疆Spark最先学会的技能是掌上起飞和降落。在打开飞机的电源后,把飞机平举到自己面前,机头正对自己,再快速地连续按下两次电源开关键,你会发现飞机的前臂灯变成黄色并开始闪烁,同时机头处双轴防抖云台的摄像头部分开始上下转动寻找脸部,当它的前臂灯突然变绿,摄像头锁定正视你,螺旋桨启动旋转时,说明Spark已经成功确定了它要跟随的对象,然后等到螺旋桨转速达到最大,就可以放手让它飘在你面前了。
手势放飞是大疆Spark一个最有效、最实用,而且最具观赏性的动作之一,不管是路人还是无人机老手,当自己成功在他们面前展示Spark的视觉识别特性时,总是特别有成就感。识别的准确率尚可,偶尔还是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大概十次里面出现一到两次)。佩戴眼镜不会影响识别,而且Spark也不挑脸,这里的人脸识别并不是只认特定的某个人,只要是张活人脸都能进行识别,锁定和跟随。不过一旦确定了跟随的目标,它就会只认锁定的目标并无视其他人。如果发生跟丢的情况也不要紧,只要目标在它自动重新寻找目标的时候(前臂红灯闪烁)再进入Spark的视野,它就会重新框住之并继续跟随。
降落和起飞同理,无人机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把手掌伸到机身的正下方不远处并等它自己缓缓降落在手上。不过这里Spark机身底部的传感器会有两种判断,一种是它会觉得你要它降落,便开始降低螺旋桨转速,并最后降落;另一种则是它会认为机身下方有障碍物而决定提升机身飞行高度而突然往上爬升。掌上降落要注意手掌和飞机的距离,不要靠得过近否则Spark会选择拒绝降落,要等它到合适的高度判定这是一只在等待它降落的手掌的时候再准备好,此时千万不要转移注意力,不然它在你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降落,极大可能造成对人对机的损伤。
另一个大疆Spark的招牌技能是手势控制飞行,飞机通过前方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来识别手掌,通过判别手掌的在镜头视野中的位置来指引自身的移动。通过把手掌对着Spark的正面,待它锁定之后,你便可以使用手掌,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飞机。在旁人看来像“万磁王”的炫酷模式在实际表现中和起飞的人脸识别一样,会出现无法识别手掌的情况,体感识别成功率大概在七成左右。在移动操作过程中,手掌一定不要做快速的大幅度移动,这样飞机会丢失跟踪目标,尽量缓缓移动手掌,当接近飞机镜头视野的边缘时,机身才会跟随手掌作出动作,所以启动停顿的过程都有一点点延迟感。
在手势操作过程中,Spark会一直和控制者保持一定距离,要改变这个距离,可以在它眼前摆手,它成功识别该命令之后会执行一个移动轨迹像倒抛物线那样的远离动作。摆手动作的识别率比静置还要再低一些,可能只有一半,不过这个动作并不是那么常用,如果真的要赶走飞机超出精确的目视范围,这种时候就必须拿出手机或者遥控器才能安全有效地操作了。
除非你再打算把它叫回来,张开并举高双臂,飞机识别该动作后会按照原路飞回到你面前悬停。这个动作的识别率和摆手差不太多,略高一丁点。在Mavic上就已经加入的手势自拍当然在Spark身上也少不了,对着它的镜头双手比个框,看到前臂灯闪烁了就可以摆好pose开拍。
手掌控制移动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室内做的控制操作,它对于那些尚不习惯手机app里飞行器FPV视角的人来说,更容易掌控,避免碰撞也更有信心,而且操控距离较短,人容易应急,保护措施到位的话,万一出现意外也不会有太大损伤,确实让初次接触无人机的人群更能放心使用。
不涉及任何手机操作的手势操控就是以上这些,除了自拍这一个动作会考虑到最终拍下的画面,需要在手机的app里预览飞机的视角,甚至可能还得通过控制杆进行飞机位置手动微调,其余控制都根本不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干涉,够直观容易理解,0经验上手无人机也可以看得跃跃欲试。
“拍大片就是一拖一按”
当然了,操作好飞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在天上飞完过把瘾就结了,航拍是目前无人机与普罗大众交集最多的活动,Spark也不例外。不过Spark的拍摄能力专精方向进行了微调,它相比前辈们更喜欢绕着人拍片。哪怕你一点都不懂航拍或者拍照,都能用Spark拍出很有水准的内容。
这一绝招藏在Spark对于普通人最有意思的讨巧——全新加入的一键短片模式里。拿出手机打开DJI GO 4 app,与飞机取得连接之后,在左侧的第四个模式选择图标上选择“一键短片”。接下来是重点:一键短片是如此无脑,简单到只需要在这个模式下在飞机的实时镜头画面上拖动框出目标,然后在冲天、渐远、螺旋、环绕四个预置模式里选一个自己想要的效果,点“GO”,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10秒左右过后飞机会带着刚才拍好的小短片回来,把app的图库里把刚拍的视频下载到手机,随时都可以拿到朋友圈上去晒。
冲天模式是一键短片里相对来说要求最低的,它的唯一要求是操作场景里没有天花板,或是爬升途径中没有障碍。得到指令之后Spark会锁定目标然后不断垂直爬升一边录制,直到10秒后完成拍摄并下降返回原高度。冲天短片画面表现为缩放效应,因为飞机体型较小,精简过的云台防抖能力稍有降低,在爬升过程中遭遇到比较强的气流时拍摄视频画面还是偶尔会产生细微颠簸。
渐远模式下,Spark会做出和你摆手手势远离时的移动动作,并在一边后退一边爬升的过程中摄制短片。这个动作因为需要后退和爬升,一定要注意飞行器的后方上方是否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渐远模式的画面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的场景缩放,飞机镜头视角从平视一点一点拉到30度角左右的俯视。这个模式下飞机的所拍下的短片画面比较稳定,几乎看不到有抖动的迹象,只要注意飞行器安全。
环绕和螺旋模式有些类似,都是Spark围着你一边转一边拍,不过区别在于环绕模式里,飞机转的是一个更加整齐的圆形,而且会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螺旋模式下飞机环绕拍摄对象的距离会越拉越远,会进行类似渐远的爬升。两个模式下所拍摄的画面短片都非常稳定,只要它的飞行路线上没有障碍物。尽量在四周都开阔的地带进行这两个模式的短片拍摄。
一键短片模式除了有一个2m最低启动高度的限制之外,其他情况下只要能给它一个指定目标,它都能按照指定的运动路线进行拍摄。而且你也不用担心飞机会拍到一半电池没电,大疆对此类续航安全的经验充分,一旦电量低于10%的警戒值,飞机会立即中止拍摄返回起始点,而且它还会判断剩余电量是否足够拍摄一段短片并返回,如果余电不足,它会拒绝执行拍摄并在app里警示使用者更换电池。
这架小飞机也尚有不足之处
虽然能很好地完成上面提及的三件关键任务,大疆Spark并非尽善尽美,它身上也存在一些无奈的妥协。
首先是机身紧凑化所带来的续航时间下降,Mavic一块电池能飞将近半小时,而Spark至多只有16分钟,算上起飞降落,空中悬停待机以及电池电量计算误差,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一块电池的续航只有差不多12~13分钟的样子,将近一半的续航缩减让Spark的使用乐趣打了折扣,没有备用电池的话使用它会感到明显的束手束脚。就算购买全能套装,两块电池也只能用半小时不到,除非真的只是拍一段短片就关机走人,否则不可能够用。所幸全能套装里的充电管家速度够快,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充满一颗1680mAh的智能飞行电池而且能同时给多块电池充电,你说用充电宝给飞机充电?如果急着要飞,那个速度可以急死你。
另一个隐患在机身安全上,如果你在前文的字里行间里能分析,你肯定已经注意到玩手势操作和一键短片时会有一些额外需求:一定要注意飞机的后方以及后上方没有任何障碍物。是的,Spark的后尾和侧翼没有传感器分布,它无法在后退和侧移过程中作出避障动作,而手势操作和一键短片模式里存在不少需要后退和横移的动作,如果路径上有障碍物,它会一屁股顶上去或是拦腰一撞——装了螺旋桨保护罩可能受到的伤害能轻一些,没有的话很可能会打断螺旋桨然后坠机,这损失就惨重了。
Spark是每个人通往无人机世界的大门
尽管这两个不足之处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望而生畏,但整体上看Spark还是瑕不掩瑜,近乎完美的便携,直观到不用脑旁人看着又炫酷的操作,还有摄影盲航拍白痴都能玩得转的大片拍摄,3299元单机价/4599元套装价也能称得上亲民,在2017年它就是每个抱有无人机幻想的普通人面前那扇新世界的大门,没有第二款产品可以替代,除非大疆今年年内再出一款可以折叠,传感器配备更加齐全,续航更长的飞机。不过那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