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全屏手机的现状再合适不过。但是,全面屏这股春风又是何时飘来的呢? 曲面屏的下一站 自从苹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来,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的形态便被定型,这种直板式的规划慢慢蚕食了原本属于翻盖和滑盖结构的市场。 继“曲面屏”之后,“全面屏”再度成为了高端智能手机的标签,这种元素在不改变智能手机直板形态的基础上,大幅扩宽了“视界”,以小变化换取了更为震撼的视觉特效。最关键的是,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全面屏在成本上也要远远小于曲面屏。 然而,“全面屏”从默默无闻到大众情人的转变速度太快,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也因此在手机厂商间引发了无数场论战。 满屏都是海报战 谁也没想到,手机厂商用于为新品宣传的海报,成为全面屏论战的导火索。小米MIX2在发布前的预热阶段,官方在网上公布的海报上格外杰出了“全面屏2.0”的字样,下面则用一行“进化,一次趋向完美的进化”小字诠释了“全面屏2.0”的意义。 是谁创造了全面屏 夏普一直认为自己是“全面屏”的领路人,因为夏普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名为AQUOS Crystal的手机,和小米在2016年才推出的MIX非常像。从今天的审视角度来看,AQUOS Crystal的确符合“全面屏”的规划形态。 三星就选择了第二种应对策略,虽然消费者都将Galaxy S8/S8 +/Note 8视为全屏手机,但三星官方可不是这么说的,而是将这一规划称为“全视曲面屏”,具体的定义是超窄边框、沉浸感视效、双曲面侧屏的显示屏:在不增大手机体积的前提下扩展屏幕尺寸,重新定义了视觉感官的沉浸式体验。 既然拿“无边框”宣传旗下产品,无论是无边框2.1还是29.0,潜台词都是已认可了小米提出的全面屏概念,这本来就是一件跟风的行为。不过,随着整个产业都将“全面屏”作为手机未来形态的发展方向,“全面屏”这个词的背后代表着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者对整个(手机)正面都是屏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面屏”是未来手机的规划标准,应该为整个手机行业的共有。 谁是真正的全面屏 抛开“全面屏”概念的归属问题,单就从其字面意义来看,什么样的手机才符合“全面屏”的身份呢?对此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来自己的看法。 在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魅蓝事业部总裁李楠看来,三星Galaxy S8才是真正意义的“全屏手机”,因为S8搞定了屏幕IC元件的封装问题。像夏普AQUOS Crystal这样放弃对称规划,削掉一头提升屏占比只是一个ID规划的选择并非技术突破,充其量只能算是“前全面屏”。而三星S8引入了下一代屏幕的COF封装技术,将屏幕下方IC等部分改动了位置并做到了柔性,在根本的技术层面缩减了边框宽度,再加上18.5:9显示比例和屏幕上的R角规划,这才是“真全面屏”。 雷军在《全面屏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也阐述了其对全面屏概念的看法。在他看来,全屏手机从外观上看正面应该几乎都是显示屏幕,给用户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其中,最关键的创新是突破了Android系统对16: 9的限制,小米通过和谷歌的反复沟通协商,最终才将17:9、18:9等超宽屏比例列入了官网支持范畴,并用102项专利技术实现了第一代MIX的全面屏,再结合悬臂梁压电陶瓷、超声波距离感应器、全陶瓷机身等多项技术与工艺才得以上市。 总之,“全面屏”这个标准现在还处于混沌之中。按照业内的共识,18:9(包括18.5:9和17:9)这种比标准16:9更长的屏幕硬件本身就属于“全面屏”范畴,凡是采用这种超长屏幕的手机就都有资格以“全屏手机”宣传。但是,要想获得“真全面屏”,则需要借助异形切割、IC部件位置调整优化、针对屏幕边框的进一步压缩,将屏占比提升到更高的水准才有资格冠名,至少在短期内想规划出一款100%全是屏幕的手机.....别做梦了!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