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生存的太阳系中存在着一颗冰冷的行星,其表面温度低至-214℃,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由于这颗行星表面散发出荧荧的淡蓝色光芒,所以人们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的名字来为它命名,它就是海王星(Neptune)。而在现在的显卡市场上,也同样有一款产品以海王星的名字来命名,它便是七彩虹最新推出的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 相比采用风冷散热规划的GTX 1080 Ti显卡,这款采用一体式水冷散热的显卡在散热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那么它的实际性能如何?在散热性能和超频潜力又将拥有怎样的表现?下面就请跟随我们来开启一段“冰爽之旅”。 显卡芯片: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核心频率:1480MHz~1582MHz(默认核心频率) 1594MHz~1708MHz(一键超频核心频率) CUDA数量:3584个 显存容量:GDDR5X 11GB 显存频率:11000MHz 显存位宽:352bit 散热方式:一体式水冷 接口:HDMI 2.0×2、DP×2、DVI×1 供电接口:8pin+8pin 显卡尺寸:296 mm×145 mm×45mm 冷排尺寸:273mm×130mm×57mm 水管长度:380mm 散热效率高、16+2相供电规划 外观规划:源于寒霜之盾由于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采用了一体式水冷散热,所以其正面取消了散热风扇规划,这也使得这款显卡的正面拥有更强的整体感。细心的朋友或许能够看出,这款显卡的正面很像一块盾牌。没错,其规划灵感便是来源于Vultune手执的寒霜之盾。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的正面造型采用轴对称规划,其配色以枪灰色为主,左右两侧分别搭配了两块白色半透明装饰块。同时,其正面还拥有6个采用特殊纹理规划的RGB灯条,并且通过iGameZone Ⅱ软件,玩家可自由调节白色装饰块和灯条的灯光色彩以及闪烁方式。 ▲通过iGameZone Ⅱ软件,玩家可自由调节菱形装饰块和灯条的灯光色彩以及闪烁方式。 此外,这款显卡的背面覆盖有一块一体压铸的金属背板,这块背板不仅为显卡的PCB板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并且也提升了显卡背部的散热性能。同时,背板表面还印有iGame系列专属Logo和采用对称式规划的特殊纹理,进一步提升了这款显卡的颜值。 而在接口面板上,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配备了两个HDMI 2.0接口、两个DP接口以及1个DVI接口。其中,HDMI 2.0接口不仅支持4K辨别率的声画同步输出,并且也便于玩家组建3D SURROUND多联屏系统。此外,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的视频输出接口旁还设有一键超频按钮,玩家可通过它轻松实现一键超频。 ▲该显卡配备两个HDMI 2.0接口、两个DP接口、1个DVI接口以及1个一键超频按钮。 散热冷排方面,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显卡配备了一款长度为240mm的定制散热冷排,并装有两个直径达到120mm的风扇。相比只装有单个风扇的冷排,双风扇规划可以更快排除散热鳍片上的热量,从而让显卡能够始终保持较低的运行温度。此外,这两个风扇还配有LED灯条,不过其灯条始终保持蓝色常亮状态,并不支持调节色彩和闪烁方式。 ▲冷排尺寸达到240mm,并拥有两个120mm的散热风扇。 16+2相供电规划:提供更高稳定性为了探究这款显卡的内部结构,我们对其进行了拆解。在拆卸下正面的盾形盖板和金属背板之后我们看到,这款显卡的冷头底座由具有高导热效率的紫铜材质打造,它能够快速高效地将GPU核心、显存以及供电系统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同时,显卡内部的两根导热管也同样为紫铜材质,而冷却液则从左侧铜管流入右侧铜管流出。 ▲冷头底座由具有高导热效率的紫铜材质打造,够将显卡内部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冷却液。 ▲显卡内部的两根导热管也同样为紫铜材质,冷却液从左侧铜管流入右侧铜管流出。 显卡核心方面,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采用了基于Pascal架构的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核心,其核心代号为GP102-350-K4-A1。这颗拥有3584个流处理器的显卡核心在默认模式下的频率为1480MHz~1582MHz,通过显卡上的一键超频按钮,显卡核心频率可一键提升至1594MHz~1708MHz。 ▲PCB板一览 ▲显卡核心代号为GP102-350-K4-A1 显存方面,这款显卡采用了11颗型号为D9VRL-7DA77的美光GDDR5X显存芯片。该显存芯片单颗拥有1GB容量,位宽为352bit,显存频率为11000MHz。供电电路规划上,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采用了比较罕见的16+2相供电规划,相比公版GTX 1080 Ti显卡的7相供电相数要多出一倍多。 ▲供电部分采用16+2相供电规划,并采用了七彩虹I.P.P至纯供电电感和S.P.T超量镀银技术。 同时,16+2相供电规划能够有效地降低输出电流纹波,从而使这款显卡拥有更高的超频能力和更好的稳定性。也正因如此,这款显卡的外接供电采用的是双8pin规划,从而为显卡在高负载工作时配以足够的供电。此外,这款显卡的供电部分还采用了七彩虹独家的I.P.P至纯供电电感和S.P.T超量镀银技术,从而为显卡提供更稳定的供电,并能够为显卡在高负载和超频时的稳定运行带来帮助。 ▲该主板采用双8pin供电规划,确保显卡工作时的稳定性。 我们这样测验在性能测验环节中,我们将通过理论性能、游戏性能、显卡温度以及平台功耗这几个方面来考察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的性能表现。当然,对于一款水冷显卡来说,超频测验也必不可少。在超频测验中,我们将通过一键超频和手动超频两种方式来测验这款显卡的超频性能和超频潜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手动超频测验中,如果测验平台能够顺利完成3DMark测验,我们便视为这款显卡能够在该频率下稳定工作。 测验平台的搭建上,我们选用了ROG ZENITH EXTREME主板搭配锐龙Threadripper 1950X处理器、芝奇Trident Z RGB DDR4 3200 32GB内存套装以及华硕PA329Q 4K显示器等组件。而在测验条件的设定上,我们统一开启XPM模式,将内存频率固定在DDR4 3200。同时,在所有的游戏测验中,我们统一将游戏画质设定为最高,并关闭垂直同步。此外在游戏辨别率方面,我们将分别测验这款显卡在运行1080p辨别率和4K辨别率时的游戏平均帧速。 测验平台一览 显卡:七彩虹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 主板:ROG ZENITH EXTREME 处理器:锐龙Threadripper 1950X 内存:芝奇Trident Z RGB DDR4 3200 32GB内存套装 硬盘:Toshiba饥饿鲨VX500 512GB SSD 电源:长城巨龙1250W电源 显示器:华[email protected]×2160 理论性能测验在理论测验环节,我们通过3DMark中的4个测验场景对这款显卡的理论性能进行了考察。 而在手动超频测验中,我们通过iGameZone Ⅱ软件同时调节GPU核心的基础频率和显存频率进行超频。经过一番尝试之后,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能够在1630MHz的基础核心频率和12000MHz的显存频率设定下稳定工作。此时,显卡核心的动态BOOST频率能够突破2000MHz大关,达到2025MHz。而在手动超频之后,其3DMark的4个测验场景的测验成绩也进一步提升。例如,相比默认频率的测验成绩,Fire Strike Ultra和Extreme这两个场景的总分均提升了6%以上。 游戏性能测验在游戏性能测验中,我们分别选用了2款DX11游戏和2款DX12游戏对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进行测验。 其中,在默认频率、一键超频以及手动超频这3种模式下,《古墓丽影:崛起》、《杀手6》以及《神偷4》的游戏平均帧速均达到60fps以上的流畅游戏帧速。由此可见,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同样能够轻松满足追求高辨别率游戏玩家的需要。 显卡温度和平台功耗测验同时,较低的核心温度也为显卡的运用寿命提供了有力地保障。此外在平台功耗方面,这款显卡在默认频率下达到满载时,整个测验平台的功耗为398W。而当显卡核心频率提升至1630MHz、显存频率提升至12000MHz之后,测验平台的整体功耗则提升至468W。可见即使是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处于超频满载状态,并且搭配16核处理器的情况下,整个测验平台的功耗也并不算高。 写在最后经过各方面的测验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七彩虹iGame GTX1080Ti Neptune W的表现正如玩家们对于水冷显卡所期盼的那样—低温并且性能强劲。在造型规划上,与“寒霜之盾”相似的外形以及支持自定义调节的RGB灯效,均赋予这款显卡不俗的颜值。而在温度方面,凭借优良的散热规划,这款显卡即使是在显卡核心频率提升至1630MHz,并且显存频率也提升至12000MHz之后,显卡核心在满载时的温度也仅为51℃,其表现非常“冷静”。 同时从性能测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显卡在4K辨别率和特效全开的设定下也能够流畅运行各类游戏大作,并且其测验成绩和多数非公版GTX 1080 Ti显卡相比也并不逊色。最后在售价方面,这款一体式水冷显卡的售价仅为6399元,其价格在现在市售的GTX 1080 Ti水冷显卡中非常具有竞争力。不仅如此,其价格甚至低于多款市售的GTX 1080 Ti风冷显卡。因此,对于追求高辨别率和极致画质的高端游戏玩家来说,这样一款兼顾颜值和性价比的水冷显卡值得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