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手机租赁,就是将全新、二手智能手机租赁出去,通过预付押金、信用抵押等形式,收取相应租金。到期后,消费者可选择买断、续租或归还。看起来很方便,鉴于当下智能手机消费的巨大潜力和消费者换机速度加快,似乎也是一门共享的好生意。那么从真实情况来分析,手机租赁能成为厂商和商家的新蓝海吗? 巨头入局,手机租赁也“疯狂” 其实,手机租赁并不是一门新生意。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有线下门店提供了相关服务。但当时这门生意只是小范围内展开,并没有成为大趋势,这跟当时手机运用习惯相关。彼时智能手机价格高高在上,而国民消费水平尚没有那么高,换机时间也较长,且租赁与大多数人的消费理念并不契合。 再加上众多小型手机租赁平台,如今手机租赁业务看起来似乎真正火了起来。按照巨头不差钱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将手机租赁彻底变成一门大生意似乎也易如反掌。 兴奋之余,厂商和企业能将潜力挖掘出来吗? 入局企业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事实似乎却并非如此。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是现在手机租赁的价格还是较贵。以即将更新换代,但依旧比较受欢迎的iPhone 7为例,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32G版本的购买价格为4400元左右。而在支付宝某一手机租赁平台上,同样的iPhone 7月租金高达每月269元,一年的租金为3228元! 价格、隐私等多重原因,让企业很难彻底实现将手机租赁普及的目标。此外,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他们对于手机租赁也有着正反两面的考虑。既希望通过手机租赁扩大旗下手机的覆盖范围,但又“惧怕”其会影响新手机的销售。但其实只要手机租赁走向正轨,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但这就要求手机厂商针对以租赁为目标的手机提供更彻底的隐私消息删除方式、更优惠的价格等,来推动手机租赁业务的发展。 降低门槛 将手机租赁真正做成一门大生意 就现在来看,手机租赁往往还是集中于高端手机上,如iPhone、三星/华为/OPPO/推出的高端机型等。这固然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要,但其实也把更多的消费者给排除在手机租赁业务之外。因此,提供更丰富的机型选择,加入中低端机型,降低租赁门槛,才能够有望让手机租赁在短时间内彻底火爆起来。 此外,强化个人隐私信息管理、设置合理费用、结合运营商/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等多方面的优势,将手机租赁真正变成共享经济的一部分,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低价运用,才能为手机租赁“保驾护航”。最终,将手机租赁真正做成一门大生意。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