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对决SM961!商用级SSD翘楚--Unigen UBPAMAE01T0CH1-ITG-UGN测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外观拆解 第二章、硬件为骨 第三章、固件为魂 1、SLC BLOCK 2、LDPC纠错MLC 3、寿命计算 第四章、测验 1、测验系统 2、SMART信息 3、民用常规测验 4、最大带宽测验 5、离散度测验 6、INTEL企业级使用环境测验 第五章、Unigen磁盘NVME驱动 总结 KOOLSHARE一直在测评SSD产品,甚至也接触到一些企业级的SSD产品的测评,比如: 高端企业级SATA SSD是干什么用的?TOSHIBA HK4R 960GB SSD测评 Toshiba企业级NVME PX04PMB080 800GB企业级使用模拟简测 等等。。。。。。而其中这些高端的企业级产品的来源都是我们自费购买,测评完毕后这些企业级产品哪里去了?就在大家的眼前,就在KOOLSHARE的主干服务器上服役!K站的服务器给大家提供的前端WEB服务不仅是CDN的网络基础而且所有是依靠企业级SSD的读写支撑。 但是5月份开始很意外收到一封来自海峡对岸的MAIL,要求送测他们的SSD的商用级别产品,而这家送测的公司竟然是一个老牌的SSD的硬件和固件制造的TEAM,从他们读完由本站坛友扩散的TOSHIBA和INTEL系列的SSD测评之后寻觅而来,这让我们瞬间觉得这幸福感爆棚,我们不是权威媒体,但是至少我们这群傻孩子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再次感谢本站海外网友的国际扩散! 这个TEAM,来自于台湾的新竹,30多人均有超过10年以上的SSD研究经验,曾经所有是光宝/建兴 Plextor M2P、M3P与M5P核心研究,也曾经是Intel SSD 510系列(Elmcrest )的真正规划者。 这个TEAM也拥有与全球各大PC OEM大厂交手深入定制硬件和固件的经验, 如: Dell, HP, Lenovo, Samsung, Acer, Asus, Toshiba....等等。 在2015年的4月,这个TEAM在得到一家拥有20年以上(成立于1991年美国加州Fremont)内存产业经验的美商公司Unigen资金挹注下,成立了这个专注于SSD制造和固件研究的Unigen DataStorge。 2016到2017的时间,这个团队推出了企业级PCIe Gen3x4 SSD,主要使用在企业级储存、无人机储存、以及其他工控设备上,随之2017年开始进军商用市场。 这个TEAM非常的固执,就是MLC产品是死活不加入SLC Cache的,因为他们从PLEXTOR M3P M5P的规划到INTEL SSD 510系列再到各企业的OEM定制版产品一路走来都是硬派固件的作风,硬派读写不设置SLC Cache,这一点从当年M5P的好评率就可见一斑。 因为有长达10年的Marvell主控的研究经验,所以对于这家的主控的调试以及固件开发上面,这个TEAM有着很多甚至胜过MV原厂的企业级产品搞定方案,在这个大一统的大陆疯狂建厂的储存密集增长期,有完整的企业级规划方案就等于手握金山,随便和国内合作开发一些晶圆配套融合项目就可以搬回金山银山,但是这个TEAM很固执,坚持自己的规划,信仰自己的产品,只代工,不卖方案。。。。。。 第一章、外观拆解 连续读取最大2800MB/S 连续写入最大1400MB/S 4K随机读取最大320K IOPS 4K随机写入最大250K IOPS 连续读写运用CrystalDiskMark单线程和IOMETER 128K连续模式QD32深度4线程测验 4K随机读写运用CrystalDiskMark四线程和IOMETER 4K随机模式QD32深度4线程测验 U BPA MAE 01T0 C H1 - ITG - UGN U=Unigen DataStorge=公司名 PBA=PCIE M.2 2280(产品规格) MAE=MARVELL Eldora=88S1093(主控型号) 01T0=1TB(容量) C=Commercial Temp Series(商用系列) H1=High Performance MLC FW(高效能MLC闪存的固件)M1=MLC FW(普通MLC闪存的固件) ITG=闪存的设置方式 UGN=标准版,其他代号是客户定制版。 这么一解读,就是Unigen DataStorge出品运用MARVELL 88SS1093 PCIE主控和高效能MLC闪存的1TB商用标准版M.2 2280 SSD。 下面我们来用四张图了解一下这颗Toshiba旗舰级的15nm HP MLC闪存: 这颗TOSHIBA TH58TFT1JFLBAEG闪存内部有8个Target,每个Target内部有2个Die,所以一共有16个Die,我们见过大多数闪存都可以每一个Die最大接驳一个CE,但是这一颗闪存不一样,一个Target才接驳一个CE,所以总容许是16Die却只能接驳8CE。 以上四张图就基本完全说明了这颗闪存的所有属性。 第二章、硬件为骨 UBPAMAE01T0CH1-ITG-UGN的固件是将每个TOSHIBA TH58TFT1JFLBAEG闪存中的4个Target作为一个通道单元接入主控,这4个Target被固件设定为一个读写单元接入88SS1093主控的一个通道,TOSHIBA TH58TFT1JFLBAEG有8个Target所以可以接驳2个通道,而四颗闪存共接驳8个通道,正好塞满88SS1093的8个通道。因为要满足性能最大化的第一步就是塞满所有的主控通道,这个塞不满别指望性能好。 前面我们说道了TOSHIBA TH58TFT1JFLBAEG的每一个Target内部是2个Die,8个Target共有16个Die,每一个Target接驳一个CE,是一颗16Die/8CE的闪存。4颗闪存总共有64Die和32CE。 而88SS1093主控是8通道,每通道仅支持8CE,总共支持64CE,但是面对这四颗闪存也是非常头疼的,所以固件编写的时候运用了一个Interleave的概念: 固件命令主控每个通道中的4个CE接驳TH58TFT1JFLBAEG中4个Target,也就是灰色标识区域,运用Interleave让这4CE控制4个Target中的8Die读写,所以一个闪存接驳了两个通道共8CE,4颗闪存就是8通道32CE,虽然塞不满主控最大容许的64CE,但是由于Interleave的存在,达成8通道32CE/64Die的组合,效能远大于不运用Interleave的8通道32CE/32Die的组合。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M.2 SSD的最大容许就是4片闪存,而这颗闪存已经是Toshiba旗舰了,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了,如果是U.2或者HHHL的大面积盘体,倒是可以可以选择8个闪存来塞满主控所有的通道和CE,但是4片闪存,没办法,这已经是最大效能了。 所以针对88SS1093这个主控而言,要做好U.2的2.5寸盘和HHHL的PCIE大卡是相对简单的事情,运用8-16颗闪存即可,可以做到最大效能,而M.2由于面积过小可容纳的闪存数量少,对于主控固件的编写来说,难度是最大的。 第三章、固件为魂 说实话,现代SSD的硬体不一样化越来越小了,主控NAND都可以买到,貌似谁都可以做SSD了,但是我想说,硬件为骨占三分,固件为魂占七分,SSD软硬件规划是一个逻辑问题,如果逻辑不通,那么固件也搞定不了硬件漏洞问题,所以在良好的硬件规划基础上,固件就是SSD不一样化最大的实力象征。 那么UBPAMAE01T0CH1-ITG-UGN的固件有哪些独门秘技呢? 1、SLC BLOCK 先来看一段兵哥的MLC转换为SLC模式的测验解读
这个SLC Block大家在TLC SSD上很常见,设置一定容量为SLC Block然后做SLC Cache读写加速和顶写入损耗运用。 2、LDPC纠错 1、Hamming汉明码是经常运用在早代SLC闪存。汉明码的计算通过软件实现简单,占用资源比BCH小,但是效果也比BCH弱。 2、BCH码具有嵌段长度和误差的灵活性校正能力。和功率消耗小相对于纠错能力。BCH擅长处理随机错误,由于NAND Flash自身的特点,出现随机错误的概率更大一些,所以在MLC中现在使用最多的还是BCH方式。 3、LDPC码的纠错能力是非常高的。但对于功耗和处理问题所需的时间要求很高,一般是TLC的标配。 SLC Block 备份FTL Table运用,确保SSD不会因为遗失映射表而挂掉。 MLC Block是存放用户数据的。 从寿命上面来说:SLC block P/E vs MLC block P/E = 50000 VS 3000,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意思就是在BCH ECC纠错下达到3000 P/E以上了,MLC闪存不行了,用户开始丢数据了,由于FTL Table备份于SLC block,盘不会死。 所以这就是这个盘的企业级固件血统最大的黑科技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消费级SSD在MLC闪存上运用LDPC解码,因为随便给个BCH ECC纠错让MLC达到官方标称的3000P/E就OK了,任务完成,收工了。但是UNIGEN面对的是企业级客户规划的是企业级产品,产品很多是着眼于取代SAS12G写入TANK地位的使用而规划,既然是近线写入密集型储存,那么即使官标3000P/E的闪存,也必须抬高到10000P/E以上来对待,因为高密度读写的企业级使用消耗P/E太快了,企业级产品往往承诺三到五年的质保,不做好磨损寿命平衡,是无法立足在企业级OEM ODM市场的,UBPAMAE01T0CH1-ITG-UGN是一款商用产品,虽然运用了不带有PLP掉电保护的硬件,但是固件上依然采用了企业级LDPC纠错的固件来延长MLC的寿命到10000P/E以上。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看过那么多民用MLC的盘里,运用LDPC纠错来延长持久和降低误码率的产品仅此一款而已,而这么做有没有副作用呢?有!因为88SS1093主控是一款三核ARM主控主频只有500M而已,LDPC相对BCH ECC要更加消耗主控的资源,而读取数据的时候会强制进行数据校验对比,所以在读取使用方面延迟会偏高一些,温度也会相应提升。 3、寿命计算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UNIGEN定义的闪存P/E是多少呢? 1、测验系统
3、民用常规测验 AS SSD BENCHMARK 1.9.5 CrystalDiskMark 5.2.1 CrystalDiskMark是UNIGEN官方测验的官标测验软件,我们可以看到SEQ Q32T1的读写确实都已经超过2800MB/S和1400MB/S。 4、最大带宽测验 首先预处理手法是: * 清洗:安全擦除即SCURE EARSE * 预热:运用IOMETER在128K连续写入双倍SSD容量 然后运用IOMETER对128K进行连续读写,对4K进行随机读写,深度均为QD1-128,每个深度一分钟,统计平均值,列入下表。 以上10个盘都是我曾经测验过的数据,那么UNI这个盘128K连续写入的速度能稳定在1300-1450MB/S之间,且非常稳定,QD深度变化对这个盘的写入影响很小,在M.2的写入方面比较,唯一的对手只有SM961 1TB了。 这个测验来看,QD1-8的民用深度,这个盘的表现并不特别出色,始终在1500-2000MB/S附近徘徊,在一些针对民用QD优化且运用了SLC Cache的960EVO M8PE面前还是比较低,而QD16-128这些偏企业级的深度里,这个盘的表现仅次于SM961,即使面对INTEL 750 U2 1.2TB这种大体积的对手也毫不逊色。 这个测验项目QD1-8的民用深度几乎就是INTEL 750制霸的天下,而QD16-128偏企业级的深度里,UBPAMAE01T0CH1-ITG-UGN和SM961 1TB都爬了起来位于第二和第一的位置上。 4K最大随机读取方面这个盘表现仅次于SM961 1TB,且QD进程相对比较稳定。 最大带宽测验中我们可以获得这个盘的最大效能,一般就是官方标称的参数: 128K 连续写入最大带宽是1443MB/S 128K连续读取最大带宽2848MB/S 4K随机读写入最大带宽241602 IOPS 4K随机读取最大带宽322694 IOPS 这个结果出来后再来对比一下官方标称的最大性能: 1TB容量的官方标称性能是 连续读取最大2800MB/S 连续写入最大1400MB/S 4K随机读取最大320K IOPS 4K随机写入最大250K IOPS 除了4K随机写入有4%偏差其余所有达标! 综合来说,UBPAMAE01T0CH1-ITG-UGN最大带宽仅次于SM961 1TB了,好像这两个盘就有点前世的孽缘一般纠缠不断: 一个是企业级固件的超长耐久纯MLC读写商用盘 一个是SLC Cache运用得出神入化的三星旗舰级商用盘 5、离散度测验 128K QD32 连续写入4500秒 SM961 1TB一直能稳定在1900MB/S附近,延迟2.25毫秒 而UBPAMAE01T0CH1-ITG-UGN一直能稳定在1400MB/S附近,延迟2.8毫秒。 很多同学会问了,很多测评并未提供IOMETER测验之后的CSV文件,那么我如何判定你这种数据图是真实跑出来的呢? 第一、速度和延迟散点图具有对称性 在速度图下面提供延迟图,你会发现速度和延迟图基本是个对称的镜像关系,因为速度快的时候,延迟就低,所以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速度图和延迟图是完全对应的,这是真实跑出来的数据。而往往速度和延迟图压根不对称的这种图,就很值得商榷是不是二次修正的数据了。 第二、资源管理器的磁盘型号速度曲线、IOMETER读数面板与速度散点图具有一致性。 看系统资源管理器里面的磁盘型号以及速度曲线还有IOMETER测验面板的读数 与 你提供的散点图速度是否具有一致性,上面两张图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4K QD32 随机写入4500秒 UBPAMAE01T0CH1-ITG-UGN:132233 IOPS SM961 1TB:135760 IOPS 两者相差真的不大。 SM961 1TB一直能稳定在30000 IOPS附近,延迟1毫秒左右 UBPAMAE01T0CH1-ITG-UGN一直能稳定在70000 IOPS 附近,延迟0.45毫秒左右,完爆SM961 1TB 那么再看下1-4500秒的平均值汇总: SM961 1TB:平均速度32245 IOPS,平均延迟0.99毫秒 UBPAMAE01T0CH1-ITG-UGN:平均速度69302 IOPS,平均延迟0.46毫秒 这个测验项目里面,速度上UBPAMAE01T0CH1-ITG-UGN是SM961 1TB两倍,延迟是SM961 1TB的二分之一,碾压性的数据!下面再来看看温度表现: 4K QD32随机读取4500秒 UBPAMAE01T0CH1-ITG-UGN:平均速度163111 IOPS,平均延迟0.195毫秒 两者之间的速度和延迟的差距都不大,但是数据上面,三星SM961 1TB占优。 这三轮测验下来,感觉比较显著的是,三星的连续写入确实稳定又厉害,温度也比较低,UBPAMAE01T0CH1-ITG-UGN的优势就是4K随机写入,毕竟是针对企业级写入TANK定位的产品,超出三星SM961 1TB两倍也在情理之中。 6、INTEL企业级使用环境测验 企业级SSD寿命计算器 http://estimator.intel.com/ssdendurance/是INTEL根据在思科甲骨文等大公司投放企业级SSD在企业级使用的测验数据回收后建立的企业级模板,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企业级使用是非常真实可靠的。换句话说INTEL在产品服务和产品运用信息调研上投入的资金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无法相比的!我用INTEL的企业级使用的设定去模拟其运行的IOMETER模板来进行性能的探索。我在INTEL的库里挑选了几个典型代表意义的企业级使用模型建立IOMETER模板运行15分钟进行对比。 前端WEB服务器 前端WEB服务器指负责生成页面视图的服务器,一般需要能应付前面响应的大量IO,相对而言后端负责业务处理的服务器,相对地需要大量的运算处理器和内存,对IO响应要求不高,如果直接让后端也处理IO效能不好,所以前端负责缓冲着请求,然后向后端再请求服务,后端处理完响应后再响应返回,分开处理。 负载模式为:随机模式4K QD32,读80%写20%,运行15分钟 速度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14K-16K IOPS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12K-14K IOPS之间。 延迟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0.2-0.25毫秒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0.24-0.27毫秒之间。 从散点图上来看,虽然两个盘都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离散点,前面的4K QD32随机读写4500秒的测验我们看到了,读的话,两个盘都差不多,写的话,他们有两倍差距,所以这个高读少写的负载,虽然并没有完全发挥UBPAMAE01T0CH1-ITG-UGN在4K随机写入上面的最大优势,但是SM961 1TB在平均速度和延迟上败北也是非常合理的结果。毕竟4K随机读写综合效能这个主场是UNIGEN的。 数据仓库服务器 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使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当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负载模式:随机模式 8K QD128,读60%写40%,运行15分钟。 速度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10K-14K IOPS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30K-35K IOPS之间。 延迟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10-15毫秒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3.5-4.5毫秒之间。 从散点图上来看,虽然两个盘都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离散点,但是结果上完全是三星主场,无论平均速度上还是延迟上,三星都以2.5倍的效能胜出。 流媒体播放服务器 流媒体播放服务器很容易理解,主要架构包括:内容管理,服务器支持,访问控制,举个例子:乐视、爱奇艺都有相似的开发项目。 负载方式:连续模式64K QD128,读90%写10%,测验15分钟 速度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6K-12K IOPS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11K-12K IOPS之间。 延迟上UBPAMAE01T0CH1-ITG-UGN控制在10-20毫秒之间,SM961 1TB则控制在11-13毫秒之间。 从散点图上来看,显著UBPAMAE01T0CH1-ITG-UGN有个下潜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SM961 1TB则始终比较稳定。 第五章、Unigen磁盘NVME驱动 好像我们印象中只有三星 INTEL 群联少数几家SSD厂家有自己的WIN7-WIN10的驱动程序,尤其在WIN7下,驱动似乎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大部分厂家宣告不发布支持WIN7的驱动,WIN10下只运用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驱动来减少麻烦。但是对于企业级产品来说,WIN7的工控系统依旧是很多的,所以UNIGEN如三星INTEL一样有自己的WIN7-WIN10的驱动程序,但是他们的驱动不是用来跑分的而是一种功能性需要。 其实两个驱动之间的跑分差距是细微的,主要分别在连续读取这块。 而WIN7部分的INF驱动则是在安装WINDOWS的时候加载UNI NVME驱动的,和INTEL和三星并没有操作上的不一样。 所以UNIGEN的驱动主要搞定的问题是: 1、升级固件 2、用户安装WIN7系统时候可以导入INF驱动来搞定NVME SSD的安装以及识别问题,并且UNIGEN驱动本身的性能也不差! 总结 终于到了总结时间了,其实挺难总结的。 1、对于在乎SSD寿命的用户来说,这个企业级血统LDPC纠错MLC的商用盘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你能获得官方保证的至少6000 P/E的寿命,而实际上已经是过万P/E了。 2、性能上面,除了三星SM961,已经很难找到能和UBPAMAE01T0CH1-ITG-UGN性能相近的M.2消费级或者商用级对手了!商用级三星SM961 1TB最大的问题是缺货和无保店保问题,而同源的五年保的消费级960PRO 1TB价格已经到了4600RMB以上,这无疑给官方三年保修UBPAMAE01T0CH1-ITG-UGN 在2800-3000RMB价位挤出了一个性价比空间,凭借消费级以及商用级M.2 SSD中仅次于SM961的性能以及LDPC加持下倍增的MLC寿命,企业级的固件品质,消费级的价格定位,这一切相信都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3、缺点:延迟较高、发热相比三星SM961来说无论待机还是满载都增加了10-15度,这还是在HEATSINK散热片加持之下的温度比较。不过对于这个固件团队平均5个工作日的FW开发周期以及三个月的FW测验周期的开发速度而言,搞定这个问题可能更多的还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