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1 9月12日 苹果即将迎来新品发布会,传说已久的 iPhone 8 很可能会亮相,对于 iPhone 8 的全面屏,从而 Home 按键是否会消失,并隐藏到屏幕,也即将揭晓。EICO 创始人 Rokey 在去年 10 月第一次运用 iPhone 7 时曾有一篇关于 Home键深度感受的文章,及由此对下一代 iPhone 的 Home键规划判断的推测,在此分享。 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2 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3 在这个两个新硬件特点中,震动给予了最重要的帮助,尤其是非机械式的 Home键,在按压的瞬间给我的感受与按压一枚 APP 图标无异,唯一的分别来自于稍稍凹陷的一个平面结构,反馈震动强度(或感受)稍不同。在单次按压后的系统反馈的差异是:Home键 给予了任意界面回到首屏的功能,而 APP 图标给予了快捷的功能入口。 所以当触屏本身(或更大面积)可以将指纹识别技术也融入其中时,完全可以更纯粹地将 Home键看作一个“控制区域”。物理触感对于 Home键最实际的帮助只会是在快速定位这个“控制区域”:系统出口或多任务(指纹已经被触屏吃掉,Siri 已可以随时语音唤醒)。所以对于Home键 ,图标或是信息来说触屏的表面都是“控制区域”,分别只是位置固化还是动态。 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4 在 iPhone 7 中向下滑动打开状态栏,或者向上滑动调起控制中心,都会伴随着很微妙的马达震动,强度低于按压 Home键或者 App 图标;系统默认的向下拉动刷新以及开关按钮,也伴随着这样一下震动;而硬件静音开关也同样运用这个震动的不同模式(不同层级功能的震动反馈是不同的,使用图标按压的反馈更强,而使用内信息的按压反馈更弱,如:照片、朋友圈信息、邮件片段等)。 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5 可以想像当触屏可以弯曲,延展甚至形变,就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硬件结构从手机上消失,而通过马达震动,声效或屏幕反馈的综合手段运用户可以忽略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反馈,而更关心功能和控制,从而形成在感受上的层级认知,那么功能就无所谓是以硬件(机械实体的)或是以软件的方式传递了。 而现在 iPhone 7 给我的感受正是在这个方向上的起点,对于手机功能或信息的控制与获取,所有尽量以同一种反馈模式给予,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运用户对于设备输入与输出的理解与操作成本更低,而硬件机械结构更少,也可以从形态上更趋向极致成本降低…而最重要的是:触屏将会承载更多不可替代的能力,苹果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将按压操作变成触屏中一个新的操作维度(新的触屏标准),弥补硬件功能消失的控制手段并创造更多的信息交互机会。 这个教育过程的起点从新 Home 开始的。通过 Home 触屏区域的不断按压操作以及震动反馈,其实在不断教育用户触屏可以(在这个维度)这样操作,从而慢慢接受触屏的任何“控制区域”都具有相同的操作方式。这一点非常像 iPhone 从第一代就开始的横划解锁操作,同时也是在教育用户触屏的滑动操作属性,而当用户对某个动作在一种新技术(触屏)的使用中有了坚实广泛的认知时,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加入,滑动解锁的交互行为就可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iPhone 那颗 Home键 ! 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