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对行业造成的冲击回顶部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23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整个博览会占地50000平方米,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等7个领域,来自Softbank、Yaskawa、Fanuc等近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明星机器人一同亮相,钢琴家机器人、外科手术机器人、解说服务机器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并且逐渐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近五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工业机器人领域,2017年上半年就生产了5.9万台机器人,中国将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使用市场。尤其是在工业、医疗、服务、消费类协作机器人等方面,我国几乎和国外处在同一水平上。不过,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机器人是否会造成人类大面积的失业?甚至在未来将取代人类? 机器人对行业造成的冲击
从2017世界机器人的博览会上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到了不同行业之中,从一线的装配工人到博物馆解说员,甚至是外科手术医生,机器人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器人以其特有的优势正在逐渐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主力,尤其是那些单调、机械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与人类相比,机器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在各个行业中的最新发展动态。
就服务业而言,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很广,主要可以从事引导、迎宾、咨询、监护、安保等工作。在银行与营业厅,这类机器人可以协助大堂经理解答基本的业务流程问题,协助客户办理自助业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些简单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这样可以为客户节省更多的时间,未来在营销和宣传方面也可以有更大的提升。
在购物中心等零售场所中,服务类机器人也可以根据顾客的兴趣和需要引其导购买指定的商品,推荐各类促销活动。同时,这类机器人还可以成为零售业的交互式广告平台,可以为金融、旅游类虚拟商品提供入驻平台,创造全新的机器人营销模式。
在教育业中,机器人已经逐渐深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之中。教育机器人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合了数学、物理、机械、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教育机器人采用了强大的自然语言系统,可以实现语音通话、运动舞蹈等功能,可视的模块化图形编程搭配辅助学习的教育系统,可以通过机器人课堂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创造、分析和动手能力。
对于工业而言,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已经成为自动化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像是汽车、电子电器、机械等行业早已将大量工业机器投入到自动化生产线之中,这样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搬运、焊接、涂胶、包装、喷涂等工序,为机械加工、安全监测、零件装配等制造业提供了安全、简单、经济的自动化搞定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会中展示了一个成熟的机器人手术平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够通过微创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外壳手术,现在主要用于用于普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手术。此外,达芬奇机器人突破性地实现了荧光显影技术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现完美结合,可以实时引导达芬奇主刀医生更好的识别解剖结构,进一步提升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精确度,帮助医生更精确、安全、高效地完成微创手术。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辅助劳动力则是受机器人威胁第二大的工种。影响较大行业有工业、仓储、快递、零售业以及保洁行业。从具体的工作岗位来看,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包括普通文员、出租车司机、收银员、保安、大楼清洁工、酒店客房服务员等。从调查结果来看,机器人的发展的确对一些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技能单一、重体力、重复性高、危险性高的岗位上有代替人类的可能。 2人类对机器人的恐惧与卢德运动回顶部
人类对机器人的焦虑和恐惧
除了担心被机器取代所引发的焦虑,人类其实对机器人存在一种源自本能的恐惧,这便是1969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恐怖谷”一词最早是由Ernst Jentsch在1906年的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恐怖谷”理论指出,当人类与机器人在外表、动作上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的程度时,人类便会对其产生厌恶感,此时机器人与人类的差别将会被放大,产生一种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仿生机器人会产生不适的原因。
此外,机器人在一些影视作品如:《科学怪人》(Frankenstein)、《终结者》(The Terminator)、《机械公敌》(I,Robot)中的形象,以及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也无形中为机器人增添了不少恐怖和危险的色彩。
实际上,人类恐惧和焦虑是一种对未来不可预见性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的源自于知识和经验的匮乏,我们知道了机器人因何而生,却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发展方向,对机器人情感、创造力、思考能力的研究现在还争议不断,所以产生焦虑和恐惧也是可以理解的。 卢德运动(Luddsim)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科技进步所致使的失业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人类。早在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出现致使了大批手工业者失业,当时的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进行捣毁破坏,这场运动也因此被称为“卢德运动”,而这种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盲目反抗也被称为“卢德主义”。关于“卢德运动”的文化意义,我们对此不做过多论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显然是徒劳的,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因人为的阻碍而停滞。另一方面,英国工业化发展虽然致使了一部分“卢德”的失业,而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和财富,则使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避免再次发生相似“卢德运动”之类的事件,机器人的诞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又何必以鲁莽野蛮的行为去否定自身的进步呢?更何况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会停滞。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运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机器人本身没有任何过错,它们的创造和发展都源于人类自己的需要,所以造成失业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机器人。
3我们未来会不会失业?回顶部 我们未来会不会失业?
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个问题“机器人的发展会不会造成人类的失业?”的确,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参与到人类的工作之中,一些从事单调、机械工作的人确实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类岗位的竞争中,机器人显然是更有优势的一方。然而,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的工业革命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潮,反而正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同时,机器人的发展将把人类从枯燥而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可以预见到,未来人类的价值将会进一步提升,你将会找到更有意义的工作。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制造业因运用机器人,致使焊工、机床操作工等岗位就业机会减少,但同期对计算机操作员、软件技术员以及机器技术员的需要出现了大幅的提升,整体社会的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我们未来会因机器人而失业吗?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毕竟每一次的变革来临时,总有三类人:“一类人创造变化,一类人适应变化,一部分等着被弯道超车。”
总而言之,机器人是辅助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它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变革,人类的工作将更加富有创造性。当然,你也许还会好奇“如果机器人拥有了人类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人类社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好吧,如果人类文明那时还没有被它们毁灭,我们也许可以回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